8月16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1342套,同比增长42.3%,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4%。1-7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205094套,同比增长64.6%。
这个数据表明自今年年初以来,工业机器人产量呈现出一个令人咋舌的增长趋势。而在工业机器人产量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对机器人行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工业机器人领域持续出现订单暴涨的现象。
据遨博相关销售人员透露,相比之前单台零散的订单量,目前机器人整机10台、20台的订单数量暴涨,几乎是之前的三倍。与此同时,30~40台的订单数也大规模增长,百台以上订单也实现了突破。其他机器人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订单数量急速突破。
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做了工业机器人订单量的幕后推动之手?我们不妨来深究一下。
Vol.1
智能化大背景的推动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深化,智能化这一名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截止到目前,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各个行业,工业制造业领域在这一浪潮下也面临着转型升级。
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面临转型的这一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就十分亮眼。
其一,高效率性,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操作,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其二,采用智能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在重复性很高的工业生产车间,人类员工很容易出现生理上的疲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用工业机器人则可以确保安全。
这些优势让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业制造业领域迈向智能化的最佳载体。
在工业上,工业机器人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将致使更多的工业制造业领域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
在智能化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以及订单量增长是必然结果。此次工业机器人产量及订单数量的暴涨离不开智能化大背景的推动。
Vol.2
疫情危中有机 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2020初的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全行业的生产与消费均带来巨大影响。工业制造业领域也被其影响而产量下降,2020 年 1-2 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 21292 台,同比下滑19.4%。
但这次疫情带来的也并非都是危机,危机中还蕴含了一定的机遇。
短期来看,疫情延迟复工,对制造业 2020 年 1 季度产销影响较大,延迟自动化需求;对出口型制造企业影响较大,进一步影响自动化需求。但中长期来看,疫情凸显自动化必要性,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工人成本持续增加,“机器换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间接促进了工业机器人持续渗透、集中度提升、产业质量提高,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成为常态性工作。
疫情致使海外需求内移。2020 年海外疫情扩散,中国产能快速恢复,海外订单大量涌入,出口业务加速回暖,带动制造业复苏,机器人自动化需求旺盛。
同时,疫情凸显无人接触的重要性,食品饮料、工程机械等长尾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出现飞跃式的提高,促进工业机器人开拓更多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和应用工艺。
结合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订单量增长的现象本质上是企业未来适应疫情常态化以及自动化需求上升的结果,疫情危中有机,促进了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应用中的规模扩大。
Vol.3
用户复制性项目的增多
我们都知道,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工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创造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的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而作为机器人下属重要分支的工业机器人一向以其高效率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受到制造业的青睐。但在世界尤其是中国范围内,工业机器人运用尤其是熟练地运用在制造业领域的历史还很短暂,直到进入到21世纪以来,机器人才开始被逐渐广泛运用在工业制造业领域。
这也就导致了用户端对于各品类机器人的使用以及功能效果不够了解,对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性能抱有怀疑态度,对于大批量购入机器人存在顾虑,订单量自然也呈现一个小规模的试水状态。
但随着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用户端工作人员紧张,疫情防控的需要也让工厂无人化成为迫切需求。用户端开始大规模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这一现象也让用户端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以及功能效果增加了了解,复制性项目也增多了。
这一复制性项目的增多直接导致了此次机器人订单数量的暴涨,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是订单数量暴涨的最终推手。
总之,在智能化与自动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的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疫情的常态化又加速了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工业机器人需求进一步扩大。目前,智能化工厂早已实现,在不远的将来,相信工业机器人也会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