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我国的航母建造离不开日本机床,甚至会被日本“卡脖子”。
日本制造业水平如何?
中国航母被日本机床“卡脖子”,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来说说日本的制造业。
17世纪开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就在欧洲,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国家快速发展,如瑞士和德国的手表一直独占鳌头就是因为出色的精加工业。
而同时期的美国就是个“弟弟”,工业体系缺胳膊少腿的,不过美国体量大,人口优势明显,一战以后德国战败,美国从德国引进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加快工业化发展,补足工业体系的不足,最终在二战中迸发出惊人的制造能力。
而日本的制造业对比欧洲一直不行,二战以前也一直被欧洲国家排斥,获取技术极为困难,二战爆发后,日本企图和美国苏联“掰腕子”,结果被揍得太惨,让日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日本投降后,共产国际迅速发展,美国为了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将日本当作桥头堡,并推进其工业化进程,而这个时候日本的企业快速吸收欧美的技术,迅速发展制造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现在成了举足轻重的巨头。但日本的制造业真的就是世界顶尖了吗?关注我,了解更多中国科工的真相。
日本虽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在某些领域拥有优势,但是综合来看,对比世界一流技术还是有着不少的差距,原因就是缺乏底蕴。日本率先发展优势产业半导体,加快经济建设,但是忽略了其他行业的短板,整个产业链参差不齐,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大型机床,这种需要长期研发的产业就成了短板。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签署《广岛协议》以后,制造业彻底失去了竞争力,而我国目前和当时的日本困境相似,加上《瓦森纳协定》的约束,很难获得技术上的支持。
日本借着这个机会在我国大发横财,高铁、机床、半导体各种都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日本机床能够卡我们的脖子了,因为我们确实进口了非常多的日本机床。
但日本卖工业产品给我们也没有啥好心,技术阉割不说,内部绑定GPS、系统高端功能锁死、自主报废等多种行为层出不穷,加上钓鱼岛问题,两国关系交恶,我们国家决定将日本机床及与其产品完全剔除在军工产业外,同时加快自研进度。
国产机床如何逆袭?
建造一艘航母需要的机床大概几十种,包括重型的数控机床、重型加工机床、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重型油压机、重型曲轴加工机床、重型数控轧辊磨床、重型切割机、重型卷板机等。虽然这些东西你不一定了解,但能看出来,都是重型机床。而日本的机床,走的是中低端路线,跟航母所需要的基本没什么关系。而我们的重型机床,全部都能自主生产和制造,完全不会被“卡”。
比如重型数控机床,我国就有济南第二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能生产,高精度重型曲轴重合加工机床,齐重数控和华中数控能生产,生产航母螺旋桨的重型七连五轴联动的机床,则是由武重集团研发,耐压板则是山东机床厂生产的重型卷板机床制造,同时我国现役的所有潜艇的耐压壳都是由这家公司的机床制造。
还有大连德科、北京一机、江苏国光、东北齐重、上海机床厂、一汽重工、北京金雕等多家国内企业制造的机床参与到国防的建设工作。
我国近几年军工大项目的建设比较多,重型高端机床发展迅速,尤其是华中数控和武重集团,他们的产品从高端数控机床到低端数控机床,从工业级3D打印机,到全球第一款AI数控系统应有尽有,技术层面比日本企业还要出色一筹。
国产重型机床不仅参与了我国航母建设,还有“复兴”号的狂奔、歼-20的翱翔、直20的起航,再到C919升空乃至“嫦娥”系列探月工程,以及“天问”1号探测火星等,大大小小数百个工程当中,为我国的工业和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国产机床如何才能弯道超车?
虽然我们的重型机床技术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但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作为一个靠谱的科普作者,我也要承认,我们的国产机床仍然面临非常多的问题。
华中数控和武重集团等中国机床企业,在技术层面明明已经不弱于德国西门子,但依然很难被其他市场所接受,甚至大多数国内企业,宁愿买进口的机床,也不考虑国产机床;没有市场,企业一直需要政府补贴,净利润靠政府项目,资金压力巨大,加上欧美国家的偏见以及政治阻挠,发展受困,目前国产机床的生存发展仍然面临困境。
目前高附加值的高中档数控机床的市场,依旧被德国和日本的巨头占据,我国机床龙头企业华中数控和武重集团抢不到市场,都处于赤字中,上市后引资困难,后续研发资金存在不足,陷入两难之地。
低端市场我国生产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已经占据主导优势,但是产品附加值低,这不光是机床一个领域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制造业都存在的问题,低端难赚钱,中端内卷,高端没竞争力,企业很难开出高薪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才,同时整个产业链技术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配件达不到要求,造成软件难用,芯片集成化低,产品很难有竞争力。
但是困境也是机遇,我们需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单纯解决机床的问题比较困难,我们发展,欧美国家也在发展,市场在他们手上,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弯道超车才是关键。那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关注我,了解更多中国科工的真相。
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的优势进行产业全方位升级,同时国家鼓励国企和央企等制造业企业率先采用国内的新型技术升级,加快产业大数据和智能化改造,期间运用市场补贴,加快企业创新升级,在新型技术上碾压对手,形成利润正循环。
同时还需要政府对相关企业政策倾斜,适当放开对科创板的控制,鼓励基金投入,加快国内优秀企业对芯片、冶金、材料、化工、软硬件及所有基础配套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升级,用规模化的市场和升级后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去打破欧美国家单一制造业的优势。
还有人才缺口,我们国家技术人才缺口非常大,原因是教育的不平衡导致的,职业应用型教育更多是研究性大学的替代品,而德国采用的是并行教育,职业教育和研究性教育同样重要,工厂工人和技术人员收入可观,吸引大量的人才从事制造业工作,促使制造业一直保持优势竞和争力,所以说我国教育改革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一环。
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多方面布局,“十四五”后已经开启了相关工作的进度,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逆流而上,杀出重围;逆袭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等待我们的是星辰大海。